第114章
新年来临的时候,顾一舟三人和顾外公,共同度过了新年。
大年初三,顾爷爷和顾外公碰了面。
顾外公对待顾爷爷可以说是横眉冷对,但是顾爷爷对待顾外公,始终是笑脸相迎。
而程织这个时候才知道,顾父想要评上的先进名额,花落别家了。
顾父似乎将这个事情归咎到了顾一舟和顾外公身上,认为肯定是两人在背后捣鬼。
顾外公身为港商回来投资,除了最初抵达的几个月,不能轻易走动,要接受监督和审查之外,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好限制的了,甚至已经开始准备各地考察。
而顾父正在争取的名额,就是在见过顾外公之后,收到消息,说评上了另外一个人。
为此顾父觉得这一定是顾外公搞的鬼。
“你回去告诉你那个儿子,要是他不想老老实实过下去,我有一百种办法,让他受罪。”顾外公罕见地抽起了烟,对待顾爷爷的态度更不客气。
顾外公回来之后,最先找的其实就是顾父。
毕竟大家都是厂里分的房,一旦有地方住之后,几十年都不会轻易挪动,顾父很容易就被找到了。
当时顾外公还想过一家团圆的景象。
结果没想到顾父真的是给了他一个好大的“惊喜”。
所以他后来即便是知道顾一舟现在的住址,他也因为愧疚,在门口迟疑徘徊。
如果不是当时凑巧看见顾一舟,他应该还会再过一段时间,再同顾一舟和顾一盛相认。
而在见到顾一舟之前,顾外公真的考虑过好好收拾一番顾父。
只是他的顾虑颇多,国家邀请他回来投资,他一回来就因为个人原因泄愤,会让领导对他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之后的发展。
所以顾外公忍了下来。
之后顾一舟则劝他,对待顾父那种人,根本不值得给眼神,忽视便足够了。
否则说不定还会被顾父绞尽脑汁地钻空子。
“回去告诉你儿子,如果他再胡说八道,我不介意把黑锅变成事实。”
顾爷爷侧眸看了一眼默不作声地顾一舟,冲着顾外公点头。
“你们放心,我会看好他的。”
程织在这个时候早已经带着顾一盛避了出去。
程织对顾家的烂账不感兴趣,也不想让顾一盛一个小孩子,花心思关心这些,倒不如出门赏景。
第92章
“哥哥和外公都想让我去港城。”顾一盛看着院子里尚未化完的雪花,突然开口。
“你想去吗?”程织看向顾一盛。
或许真的是身体好了不少,顾一盛这一年的身高一直在拔高,只是身形看着依旧单薄。
想要顾一盛去港城接受治疗这件事情,程织是知道的。
顾外公和顾一舟相认没多久,顾一舟就同程织说过自己的想法。
港城毕竟要发达一些,顾一盛过去能接受更加先进的治疗手段。
“我……我不知道。”顾一盛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手指。
有机会治好自己身上的病,顾一盛当然是愿意的,可是他还有别的担忧。
他对港城一无所知,不由自主觉得胆怯。
顾一盛摸了摸自己心脏的位置,手术之后他真的就可以变成正常人吗?
和正常人一样跑跳无所顾忌?
“我想去的。”顾一盛抬起头,“我想治好我的病。”
他要健健康康地活着,而不是以病躯苟延残喘。
只是如今去港城需要走很多道手续,并不是说去就能去的。
这一等就等到了77年的夏天。
顾一盛终于前往港城。
原本顾一舟和程织都打算跟着顾一盛一起过去,看着顾一盛住院,将事情都安排好。
如果能亲自守着顾一盛动手术,那情况再好不过。
但是顾一盛自己拒绝了。
“我想让大家看到健康的我。”顾一盛认真地同程织两人解释。
“等手术成功,我要出院得时候,哥哥和嫂嫂一起去接我就好了。”顾一盛一边说着,一边伸出自己的小拇指。
要和两人拉钩上吊。
“好,到时候我们一定去接你。”顾一舟答应下来。
“他还那么小,这么大的手术……”程织还有些顾虑。
她想跟过去看看港城医院的情况,看看顾一盛的身体是否真的适合手术。
“一盛有自己的想法,他担心我们。”顾一舟声音低沉,目光看向远方,“我们应该相信他。”
顾一盛自从答应去港城做手术之后,虽然一直表现得很淡定,可是心中到底有顾虑。
虽然顾一舟一再同顾一盛强调,说手术的风险很低,手术之后,顾一盛身体一定没问题。
但顾一盛去过医院,听过别人做手术的事情。
即便是风险再低,也是有风险。
顾一盛不愿意让顾一舟和程织面对手术失败的痛苦,所以不想让顾一舟和程织过去。
而顾一舟相信顾一盛的手术,一定能成功,所以他去迎接成功的顾一盛。
送走顾一盛,程织再一次察觉到了风气的松动。
“高考好像真的要来了。”苏晴和程织见面的时候,再次提起了这件事。
程织点头,距离消息公布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那些消息灵通的人,估计都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
“我手里还有复习资料,等会儿一起去我家拿。”
这些资料都是程织这两年陆陆续续收集得,她和顾一舟开始复习的时间早,如今正好可以分出来一部分给苏晴。
“你是不是一早就知道这个消息?”苏晴想起之前程织劝她考戏剧学院的话,压低了声音。
“我说我是做梦梦到的,你信不信?”
“信啊!为什么不信!”
“你是我朋友,你说什么我都信。”
一边说着,苏晴又撞了撞程织的肩膀,“你梦里的我,以后是不是考上戏剧学院了?”
“是的,考上了。”程织回答的无比坚定。
“我上戏剧,你上哪里啊?”
“上京大。”程织已经考虑好了,而且对自己也有信心。
“我准备学经济学。”
“经济学?”苏晴重复了一遍,有些不解地看向程织,但还是强调道:“那以后你发达了,千万不要忘了我。”
十月二十一日,各个工厂街道办居委会的喇叭都响了起来,收音机里也在放着同一个消息。
关闭十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了。
而这次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也很广泛,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还有应届高中毕业生。
一时间大街小巷传遍了高考恢复的消息。
学校里,工厂里,有很多人为之欢欣鼓舞。
程织也是其中的一员。
十月份消息传出,一个月后就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考试。
激动的有,紧张的也有。
程织和胡秀秀说了自己打算高考的事情,领导也重新给程织分配了工作。
对于程织和顾一舟都要高考这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认为大学生到底是不一样的,上了大学,以后出路能更多。
但也有人认为程织完全没有高考的必要,本身工作已经很稳定了,还属于干部编制。
就算是高考分配,其实也差不多。
程织对于这些话充耳不闻,一心只做自己的事情。
程织和顾一舟没有分到同一个考场,两人一同出门,走出胡同口后,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进考场的时候,程织站在考场大门向后看了一眼,
这次考生人员很复杂,有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已经三十多岁,甚至在踏入考场前一刻,还在努力哄孩子的中年人。
但不论年纪,这一刻,
他们站在同一个考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着。
铃声敲响,程织放下手中的钢笔,将自己的试卷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心情平静地走出教室。
耳边有人哭泣,有人欢笑,热闹非凡。
而程织一直到走出考场,才意识到自己的手刚刚在颤抖。
努力了很久很久,终于在这一刻教上了答卷。
高考结束后,程织并没有轻松下来,她和顾一舟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去做。
他们准备前往港城,去看望顾一盛。
顾一盛的手术和高考安排在了同一天。
如今高考结束,顾外公也让人送来消息,顾一盛已经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监护室,允许人探望。
程织和顾一舟准备一同前往。
临出发前,程织盯着自己藏金条的地方,思虑良久,下定决心。
“怎么了?想什么呢?”
他们去港城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要先坐火车一路南下,顾一舟以为程织是担心这一路不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