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所以她不能坐在高位,只要她留在京城一日,徐家就一日站在她身后,避不开京城的风云诡谲,也避不开难测又多疑的君心。
只有她放弃这个皇后之位,让徐家继续先祖的遗愿,偏安江南一隅,远离京城纷争,才是破局最好的法子。
话说到这个份上,沈祁若不想他们之间的情谊最后变得面目全非,也该答应她了,谁知他无言半晌,又像承诺般同她道:“我全然相信你,不会动徐家。”
“殿下真的全心全意信任我吗?”徐清反问时脸上没有愤怒,也没有失望,全是无奈,“那为何你要让宋太傅与我分权,着他去拉拢世家?又为何让沈瑜出面,将朝事包揽,最后处理完了再给我看上一眼呢?”
“因为你确定了沈瑜没有与你相争之心,你将宋阳带走,宋太傅在京中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有我,你怕我若独揽了大权,会在你离京这段时日,在朝中布上我的人,将世家和布衣小官都拉拢过来,既得世家之心又得民心,对吗?”
“我没有!”沈祁矢口否认,面色有些着急,“我从未如此想过,早在舒州时,我就不再疑心你了,我将权交给你,是真的信你能处理好京中的事,至于宋太傅和四……”
“好,”徐清打断他,好像是信了他的话,又好像没信,她面色平静地又抛出一问:“就算是这样,就算是你如今是全然信任我的,那往后呢?”
她倏然扯唇笑了笑,“如今这朝堂上,柳闻依和叶然与我私交甚密,一半要官是我擢拔上来的,吏部尚书兰奕郴是我舅父,兰垣邻是我表兄,还有边境的齐家,只要栖枝一日在我徐家,齐家便一日与我站在一处,如今林家也翻了案,前不久你才说小满立了功,会予她封赏……”
“就是这般,你往后真的能全然信我吗?你敢真的信我吗?”
沈祁在她列出的一长串关系网中止不住地沉默,听着她后两句宛若质问的话又忍不住反问:“那你呢?你会与我为敌吗?”
“我不知道。”徐清摇了摇头,神情与语气一样真挚又认真,“我也不能确定,未来的事谁又能确定呢?”
随即她又抬眼冲沈祁笑了下,开玩笑般道:“若是你哪日你突然起了疑心,或是要动徐家,我总要反击的吧?”
到时就定然是对立的局面了。
徐清不想到那步,沈祁也不想。
梁文帝在十年前以忠将的鲜血布了一个局,在十年后他期望他眼中最像他的这个儿子能接过重任,彻底铲除世家,重新培育一批干净的忠臣继续效忠沈氏,为大梁续命。
可惜如此恢宏的棋局,每一步都分毫不差地按照他的预想走下去,可他偏偏算遗漏了最后一步。
沈祁和徐清都没想过要重蹈他与柳青瓷的结局。
这场世家之局下,徐氏如愿全身而退,林家叶家和柳家有卷土重振之望,宋家虽受创却仍安在。
这场大殿之前的博弈,最终没有赢家。
徐清将手中的云子尽数放回棋盅中,扯了扯垂落在一旁的裙摆,无奈又好笑地摊手,“这复杂繁重的衣裙我真是穿不了,挥扇弄武惯了,我还是喜欢轻便些的衣裙。”
相比于野心和权势,她还是更喜欢自由自在。
京城这片天不适合她。
沈祁最终还是应了徐清,传令到礼部取消了封后大典。
徐清是在沈祁登基大典的时候离开京城的,晨起时,她含笑替沈祁戴上冕旒,看着沈祁一步三回头,似是不舍般地离开后,她才接上钟芸熙和赵似娴,一路畅通无阻地走出城门门,与早已候在城门外的徐妗会和。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举国同乐,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马车穿过喧闹的集市,驶出城门,车轮滚滚卷起沙尘。
徐清撩起车帘探头回首,看巍峨城墙越来越远。
她脑中忽的想起她在离京前最后一次去京郊林宅,与林蓉双对峙般争吵完,出来后看见林嵘舟坐在满是青苔的衰败庭院中,他看着她,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感叹,满目疮痍道了一句:“一纸功名,半生风雪。”
为了这一纸功名,半生都浸润在风雪之中。
这说的不仅仅是林家,更是所有世家。
如今她再回看这十几年,仍觉恍惚。
幼时长于江南,也曾随外祖父走过河山万里。及笄后因一纸赐婚百里入京,也曾野心勃勃,心怀丘壑。
只是时过经年,诸事皆定,一颗心也仿若冷却了下来。
江山百年,数代帝王。功臣世家起落湮灭,王朝由盛转衰,天下再易主,这些像难逃的宿命,难改的定律。
天下为局,他们身在其中,被历史的浪潮挟裹,不得不筹谋相争,你死我活。在百年后,史书一笔,寥寥数语,写尽一生。
高楼谁与上?
世事轮转终成空,浮生如梦一场。
小贴士: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