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林杳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黯然,她低下头,声音也不自觉地低了几分:“他值得更合适的妻子,或许,这对我们来说,都是最好的结局 。”
屋内再次陷入沉默,良久,百百里澈轻轻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既然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开口,不必客气 。”
林杳感激地看向他,欠身行了一礼:“多谢二哥,您的这份情谊,林杳记下了。”
说罢,她转身走出了房门,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了看不真切的身影 。
脚步声渐行渐远,直至彻底消失在庭院的回廊尽头。
书房内,一片死寂,唯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打破这压抑的平静。
百里澈伫立在门前,目光追随着林杳离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
他微微叹了口气,正欲转身,窗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衣袂摩挲声。
“出来吧,我知道你在后面。”
百里昀一脸落寞地从窗后面缓缓走出,他的脸色苍白,眼神中满是痛苦与失落,脚步虚浮,仿佛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都听到了?”百里澈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忍。
百里昀微微点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许久,他才艰难地开口:“我以为……我以为她这一年留在元安是为了看我的诚意......可没想到如今她辞别也特意挑了我不在的时候。”
他的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鼻音,眼眶也微微泛红。
百里澈轻叹一声,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她终于自由了,你该为她高兴的。”
百里昀苦笑着摇头,他的双手紧紧握拳,指节泛白:“若我一开始不带有偏见看她,会不会不一样......”
百里澈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满是心疼:“弟妹自幼失去了所有家人,在冯府世伯又只是把她当做名誉的工具,受尽苛待,或许她期望的是从头至尾的偏爱。”
……
林杳收拾好了行装,踏上归乡之路。
马车缓缓行驶在官道上,林杳撩起帘子,看着渐渐远去的京城,心中五味杂陈。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钟声。
这钟声低沉而悠远,仿佛从九天之上传来,又似从地底深处涌出,她心中一惊。
“这是……丧钟?”林杳轻声道,“不知又是谁……”
马车外传来了喧闹议论声,原来竟是太后追随先皇,薨逝了。
周围熙熙攘攘,林杳却静默了片刻,喃喃道:“来世不要生在帝王家了,娘娘。”
......
启泰年间,在新皇的治理下,大梁日益昌盛,颇有中兴之势。
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安定和平,朝堂之上,贤能之士辈出,以百里昀为首的一行官员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大江南北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元安城郊,百里昀独自骑马前往那座埋葬着查松年尸首的归芜山。
一路上,山间弥漫着薄雾,周围寂静得只能听到马蹄踏在落叶上的沙沙声。
到了山上,百里昀将马拴在一棵树下,顺着小路缓缓前行,他找到了查松年的坟墓,那是一个简单的石碑,周围杂草丛生,显得格外凄凉。
百里昀静静地站在墓前,望着那座孤坟,脑海中浮现最后与他的问答。
他说:“圣上说我虽一心向他,却在人前站的是先太子,他知我忠心,却因初登大宝,需要杀鸡儆猴,故而他对我重拿轻放,许我归乡。”
“那新政一事......”
“我向圣上举荐了你,我也老了,该退了,这些年勾心斗角,我已是心力交猝。”
“你的故乡可不近,不久前还在诏狱受了刑,倘若......”
“倘若我没有命安度晚年,请你将我葬在归芜山,一切从简。”
“倒是奇怪,世人皆想落叶归根,你不是元安人,却愿葬在此处。”
“归芜山上能观元安全貌,我想一直看着繁盛的大梁。”
“你可有恨?”
“我与群山合葬,何恨之有?”
“你可觉得值?”
“我与理想长眠,为何不值?”
想到这里,百里昀蹲下身子,伸手拨弄着坟前的杂草,山间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吹起了他的衣角:“松年鹤臣皆是长命之意,不想您却不长久,先生莫怪,您虽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可我总觉得该为你留下点什么,不该让你背上佞臣的骂名,我不善文章,便为你留下几句话吧。”
史书所记查松年为佞臣,先太子宫变失败,他还仍想废除新皇。
可事实不是这样的,是新皇与他一同做的戏罢了,但这些史书中不会记载,可百里昀不愿他一生所追求的到头换来千古骂名。
所以他拿出来腰间匕首。
在石碑上刻上了语焉不详的几句话:
“此地长眠者
舍功名,改旧制
抗权贵,笑流言
一生求直庇寒士
不顾身前生后名
莫扰他清静。”
刻完后,他抬眼望向了天空。
倦鸟归林。
先生也该回家了。
启泰五年的暮春,江南黎州烟雨潇潇,青山似玉。
林杳见外面落起了雨,连忙和茶铺里的人停止了闲聊:“哎呦,我的被褥还在屋外晒着呢,改日再聊啊改日再聊!”
笑谈中,她鬓发飞扬,晃头道谢,垂珠发链晃了旁人的眼。
茶铺老板借了她一把伞,她笑眯眯地接过了,拿起刚在花肆买的花,撑开伞正欲走进迷濛雨幕之中。
可是她顿住了,她的目光穿过细碎雨珠,正与对面茶铺的一人对望。
她望向他。
他亦看向她。
— 全文完 —
小贴士: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