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香秀坐在草棚下编着芦苇席,编的又宽又长,盖在架子上,还能悬下来半截,等过了夏,席子烂了就拆掉。
  忙出了一身汗,各自冲洗了下,趁着没了日头,出来吃枇杷,是白沙的,黄澄澄的外壳,果肉显得有些白。
  枇杷得去镇上买,何家村不种枇杷,香秀剥着皮,对福妞说:“要把房里的竹席子拿出来晒一晒,断了就再补一补。”
  福妞吃的满手都是汁水,她摇摇头,“还没坏呢。”
  “再用好多好多年,”福妞大言不惭。
  满仓说:“你用吧,到时候都包成浆了。”
  福妞立马又斜眼看他,不过到了吃完饭去小河里摸蛤蜊,兄妹俩又相亲相爱起来。
  隔天吃了爆炒出来的蛤蜊,每一个都开了壳,用肉蘸一点醋,滋味极好。
  这段日子过得清闲些,到了芒种地里又忙了起来,日日下田,晒的人都黑一圈。
  不过到了端午又能补一补。
  香秀和兰娘一起包了粽子,她只包了红豆馅的,兰娘还要包肉粽和蜜枣粽,说她家那老太太爱吃甜的,男人又要吃咸口的难伺候。
  不过有个粽子倒是都包了,就是没馅的白粽。到时候撒点白糖,又或者是前头刚出来的菜花蜜,放凉了吃,凉丝丝甜滋滋,夏天吃正正好。
  粽子要晚上煮,小火煮一晚上,第二天扒开粽叶,里头的糯米熟透不夹心。
  福妞和满仓早早起来,福妞说:“我挂艾草。”
  端午要在门上挂艾草,福妞对这个活很喜欢,叫满仓抱着,自己用线粗笨地绕了几圈,把柱子、门边、房门口全都挂了个遍。
  水生看了眼,“蚊子怕是不敢来了。”
  他又说:“你们俩去采些艾草回来,就村头那。”
  等两人背着两筐艾草回来,香秀已经敲开几个咸鸭蛋,放在盘子里,她招呼道:“洗了手过来吃,”又问,“要吃什么粽子?”
  福妞说:“我吃白的,要蜂蜜。”
  满仓犹豫了下,“先吃红豆馅的。”
  “最多吃两个,吃多了撑得肚子难受,”水生敲了敲咸鸭蛋,对着满仓说,又喊了句,“阿秀,给我都来一个。”
  香秀拎着粽绳拿了几个粽子上来,转头道:“你也少吃点。”
  水生全应她的,“我也只吃两个。”
  中午没吃粽子,吃的拌面,香秀把生面过了沸水,不住搅动免得粘连在一起,再夹起过冷水。
  一旁炖着一锅浇头,熬的浓油酱赤,少不得肉沫、笋丁、豆腐粒、虾干,面条铺了碗底,再淋勺浇头拌了又拌。
  水生一个人吃两大碗,大热天的还兴冲冲带着两个小的去河里钓河虾了。
  这会儿的河虾大又鲜活,还有不少虾子,洗出来用盐水炠熟再晾干,收到小罐子里,做汤时放些,汤就鲜美得多。
  夜里香秀品了点雄黄酒,水生拿筷子沾了喂她的,她皱起脸,“不好喝。”
  “那喝青梅酒好不好?”水生收了酒,把笋壳包好,笑着问道。
  “你喝一小杯,别喝醉了,”香秀手搭在他肩膀上,嘀咕着别喝醉了,一喝醉就是性子上来,不管不顾的。
  水生倒是真没多喝,两人分喝了一小碗,仍有点酸,梅子味挺足,倒是没啥酒味。
  夜里两人相拥入眠后,半夜又下起了雨。
  一连十来日都在雨中,到了黄梅时节家家雨的天。
  梅雨季让人心烦得很,潮气让被子摸着都有股湿意,雨打的杨梅落了不少。
  福妞每日都趴在窗前看天,又叹口气,“这雨咋才能停啊。”
  她衣服洗了挂檐下都发臭了,而且又闷又热。
  唯有吃熏鱼,配清汤白面,或是雪菜肉丝,糯米小圆子,甜酒酿时,总叫这半个来月没有那么难度过。
  一到放了晴,几乎家家户户都打开屋里的门,叫潮气散散,又把衣裳、席子等重新浆洗一遍。
  出了梅,热气便滚烫,晒的杨梅倒是汁水足,熟到发黑,一口一个汁水在嘴里爆开,甜得很。
  桃子也接连熟了,福妞爱吃软桃,一剥开就皮,肉软汁水甜的,香秀就爱吃硬桃,爽脆。
  她啃着脆桃,扇着蒲扇,屋里已经待不住了,自打出了梅,步入小暑,真是一天比一天热,像烤着火。
  水生拉她起来,“走,去桥洞下。”
  他喊:“满仓、福妞,你们两个带些水跟出来。”
  要说这会儿最适宜乘凉的地方,莫过于那些桥洞了,光是船刚划进桥洞边缘,就有风携着水气扑面而来,凉得人舒服极了。
  桥洞下已经泊了不少船只,每艘船头船尾都坐着人。有的老太太摇蒲扇在说话,有的老头哼着曲,小孩则趴在船中央睡觉,肚子盖着一块布,也有的把脚伸进水里晃悠。
  见了新船过来,又是熟人,有熬了绿豆汤的老太太忙喊,“水生,香秀,过来喝点。”
  水生喊她六姑婆,晓得人是真想要几人去喝点,也不扭捏,划了船过去停在旁边,有人笑道:“你们可有口福了。”
  六姑婆跟香秀说:“你多喝些,这降火气最好了。”
  香秀笑着接过,六姑婆熬的绿豆汤确实好喝,凉的爽口,绿豆酥烂起沙。
  “好吃不?”六姑婆笑眯眯地问。
  福妞已经喝了大半碗,她重重地点头,凉的肚子都很舒服。
  一下午在桥洞里待着,香秀也忍不住靠在水生背上眯了会儿,傍晚回去仍觉得待在里头舒坦。
  到家她用之前磨好的绿豆面做了些绿豆糕,第二日带到桥洞分给大家,这种口感很软又不过于甜腻的,这群老人家都爱吃。
  有个婆婆就招呼道:“来,上我这舀一碗木莲冻。”
  婆婆做的木莲冻,晶莹中泛着点微黄,用勺子刮着,整块冻便颤颤巍巍的,一点红糖水和蜂蜜让它的味道不再寡淡,冰冰凉甜丝丝的。
  香秀本来想做的,还没把木莲果里的木莲籽抠出,裹在布袋里搓出浆水来,倒是在这里先吃上了。
  这个伏天便是在桥洞里躲暑的度过的,水生拿了根竹竿挂上钩子钓些鱼虾。香秀偶尔和小桃会坐在船上编些东西,福妞满船跑,要不坐在一堆老人中间听她们说话,满仓和几个男孩用石头打水漂玩。
  后面也去了荷花荡,荷花开了,莲蓬也到了能摘的时候,香秀剥了莲蓬,取出里头的生莲子。
  自己尝了个,生的很脆,没有绿芯就不苦,新鲜的很嫩很甜。
  她走到船头伸手给了水生一个,水生嚼了嚼说:“等到了秋,荷叶谢了,这里就都是莲藕了,到时候我们也焐点糖藕吃。”
  香秀点头,她看着那极深重的绿在眼前荡开,船桨拨开一层层荷叶,行进在荷花荡里,船尾有满仓和福妞的嬉笑。
  夏天便在绿荷叶里渐渐过去了,伴随着越来越短促的蝉鸣,等到蝉也不再叫了,秋冬如期而至。
  小院仍在那里,两个人与孩童,依旧三餐四季,布衣茶饭,日子到了这里走得很慢,却很有滋味。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这个就是很简单的故事,有了灵感就抓紧写了下来,感谢阅读,夏天里的小故事就结束在夏天吧。
  
    
  

章节目录